欢迎到 - 上海育仰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电子邮箱:yuykjsb@126.com手机:15216837090
上海育仰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

021-60766769

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电话:021-60766769
传真:021-60641703
手机: 15216837090
邮箱 : yuykjsb@126.com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鹤旋路26弄22号
新闻资讯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中国装备制造业及其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编辑:admin   时间:2019-05-17 16:39

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企业面临一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从企业的角度,如何把握这个机遇,解决产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实现中国经济的崛起,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的装备制造业如何发展至关重要。
制造业作为中国的支柱性经济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效能的作用进一步彰显,中国制造业正从工业化支撑发展到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引领创新驱动和升级发展,尤其是中国装备制造业既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也面临着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从国际环境看,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提出“再工业化”战略,采取各种措施重振实体经济,其目的就是要继续控制全球制造业在新时期的制高点,保持竞争优势,这一战略取向必将深刻影响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俄罗斯、巴西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在加速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并推出种种优惠政策以承接先进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转移。这种发展趋势,对中国形成“前狙后追”局面,抓紧提升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已刻不容缓。同时,在国内高端装备制造还没有形成技术与能力优势的情况下,国内市场面临激烈竞争与进口挤压,给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成长带来严峻挑战。
本文将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传统制造业的不足之处、“智能制造”的强势兴起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方面来探讨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
当前,中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混合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传统的装备制造业处于转型升级的新时期、新阶段。
就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情况看,虽然中国从产值上已经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但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比如,中国的制造产品大部分能够满足功能性常规参数的要求,但在功能档次、可靠性、质量稳定性和使用效率等方面都有待提高。而且,中国高端优质制造品牌十分匮乏。
经过几十年快速发展,中国又走到了一个新的关口。改革开放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和敏感程度,丝毫不亚于当年。
向内看,经济长期高速增长过程中积累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不断积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动能转换势在必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迫切。
向外看,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地区冲突频发,极端主义威胁蔓延;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下的国际竞争形势逼人,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沉渣泛起,捧杀唱衰中国的论调此起彼伏。中国华为公司在西方世界遭遇到的不公正对待就是典型例子。
传统制造业的不足之处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前景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数据显示, 在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达到1.955万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为19.8%,超过美国1.952万亿美元的总产值。自此中国制造业产值高居全球第一,但到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在技术水平上,产品还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缺乏全球的知名品牌和高端产品,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缺乏核心竞争力。
二是基础配套能力比较弱,关键零部件或材料还需要进口。
三是整个装备工业产业集中度较低。根据“市场集中化指数”进行的统计,前10家企业的总量,美国是58.4%,日本是53.4%,中国是7.5%。我们的集中化指数太小,说明我们还没有真正的龙头企业,没有大企业。
四是从产业结构来看,总体上是中低端、低水平的东西多,低端产品的产能过剩,市场竞争也属于过度竞争。高端产品研发能力不足,产能也不足,许多高端领域被外商占领。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明显提高,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但是同先进国家相比,中国装备制造业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行业设备国产化率还需大幅度提高,目前,中国国产装备的国内市场满足率尚不足60%,在重大技术装备领域所占比率更低。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竞争无处不在,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常态,中国制造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
“智能制造”的强势兴起
当前,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强化制造业创新,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加快制造业智能化的进程,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智能制造”正在强势兴起!
“智能制造”的本质就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智能的本质就是数字化技术的灵活应用、广泛链接与自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制造的本质就是把设计变成产品,把虚拟变成现实。
通过“智能化”,制造企业能够显著降低成本,提高生产质量、生产灵活性和生产效率,缩短对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响应时间,开创全新与创新的业务领域。
智能制造产业链很长,从技术规划、工艺选择、设备选型,到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商业模式探索、生产数据累积与利用、软件设计、系统应用、网络架构规划、多种链接协议的对接以及正确评估、确认自身处于智能制造的哪一个阶段,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等。
如果尽快地采取有效措施,弥补短板,形成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将会对中国整个制造业产生全局性帮助,也会对全球制造工业贡献力量。
从企业角度看,未来制造业发展主要有三大趋势和特点:一是技术层面,制造业是技术的应用载体,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结合,将驱动智能制造装备、工业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设备和技术等领域迎来发展热潮;二是金融层面,实体经济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未来制造业的发展将与政府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结合的更加紧密,多层次资本市场将会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三是开放层面,一方面从国内看,包括《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等都将形成跨省区的协同发展态势,另一方面从国际看,制造业企业的海外投资将会得到合理规范和政策支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质量和附加值都会不断提高。
发展智能制造,需要环境、资金、人才与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支持,国家政策不能摇摆,必须清晰而坚定地支持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既不能过度空喊口号,更不是一次会议管多少年,必须持之以恒、坚定不移、理直气壮地拿出一系列政策,长期地支持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
智能装备制造业是为全国工业生产体系和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提供技术设备的战略性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技术资金密集的特征,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自动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共同作用下,全球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
中国也把智能制造作为实现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有机结合的最佳途径,作为中国实现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实施《中国制造2025》,这也是中国装备制造工业发展的新机遇与挑战。
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在过去的5年里,中国制造业一直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和自主创新、开放合作,振兴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从战略上对发展“智能化”的装备制造业做出重大安排。
1. 努力实现装备智能
专家学者指出:全球性的产业、社会和观念大变动将世界带入一个崭新的智能化时代。而“数字化”与“智能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强势,推动着中国制造业成功地走向未来。中国的制造业正在从“制造”走向“智造”。
为此,中国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已经提出“智能制造”的国家战略规划。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瞄准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制造业提质增效、由大变强的关键期。智能转型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所在。
当前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期,大部分企业处于研发阶段,仅16%的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应用阶段;从智能制造的经济效益来看,52%的企业其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低于10%,60%的企业其智能制造利润贡献率低于10%。90%的中小企业智能制造程度较低的原因在于智能化升级成本抑制了企业需求,其中缺乏融资渠道是主要原因。
第一,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系统。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建立集计算、通信与控制于一体的信息物理系统(CPS)顶层设计和智能制造系统,推进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
第二,推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迈上新台阶。构建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全面突破高精度减速器、高性能控制器与精密测量等关键技术与核心零部件, 重点发展高精度、高可靠性中高端工业机器人。
第三,打造增材制造产业链。突破钛合金、高强合金钢与耐高温高强度工程塑料等增材制造专用材料。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交通设备和个性化制造等领域大力推动增材制造技术应用,加快发展增材制造服务业。
从全球来看,美国是“互联网+”,欧洲是“+互联网”,所谓的“互联网+”,就是在互联网的前提下、基础上、环境中发展制造业及相关周边产业,所谓“+互联网”,就是在现有制造业及相关产业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最终形成工业互联,消费物联,人机交互,万物相联。这是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也是符合各国自身国情,从实际出发的自然选择,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大家可以因地制宜,各显神通。中国制造,无论走哪一条转型升级发展道路,都离不开智能制造的共性话题,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2. 打造自主知名品牌
在全球知名品牌咨询公司国际品牌(Interbrand)发布的2017年度“全球最具价值100大品牌”排行榜中,中国制造业产品品牌仅占2席。
就发达工业国的历史经验看,它们大都有通过一场质量革命来实现制造质量历史性飞跃的经历,比如德国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着力塑造“德国制造”,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掀起“质量救国”热潮。因此,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亟待通过一场品质革命,实现中国制造产品质量的根本性提升,塑造一批高端品牌,从而实现中国制造业从大到强的转变。
对企业来讲,已经到了决定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已经走到了淘汰赛的生死发展阶段,唯有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才能走向光明未来,任何形式的抱怨与自我欣赏都回避不了无情的市场竞争与残酷的生死挑战。
因此,着力在国际上打造知名自主品牌是关键的一招。通过知名自主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
3. 提升装备产品质量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一个重大判断,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原则。
高质量发展,能够很好对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样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其质量关系到一国经济发展质量和经济竞争力的水平。为了促进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世界上众多国家都把提高质量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全球经济正在从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过渡,创新和服务逐渐成为整个经济的价值核心的背景下,制造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其中,仪器仪表行业亦不例外。正在努力构建21世纪的先进制造模式—“服务+制造”。
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正处于不断变更的进程中,由于科技的进步和人们需求的增长,装备制造行业正在由生产的大规模化向定制化方向转变。装备制造业是为满国民经济生产需要所制造的各种技术装备的总称,是制造业的核心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整体的经济实力。
4. 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2016年可以算是“制造业服务化”的政策元年和创新元年,基本上确定了中国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制造+服务型制造”的转型的大方向。制造业服务化是当今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制造业强国已纷纷将其作为提升制造水平的重大战略。从国际来看,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引领制造业产业升级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从简单生产转向产品服务的方向。制造商为了进一步实现客户的需求,产品的部分零件交由专业的公司来提供,已达成高度集成的服务产品链式组合,这一切就要求企业的供应链要向“全寿命周期”延伸。
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由大规模流水线的生产方式,转向定制化的规模生产,实现产业形态从生产型制造业向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型制造业的转变。
到2020年,绝大多数制造商从服务中获得的收益将占其总收入的一半以上。随着制造业商品化程度加深,能否在行业中脱颖而出是企业生存和盈利的关键所在。如今许多制造商正转型为以服务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即所谓的“制造业服务化”。通过服务化,制造商可以在原有产品基础上提供更丰富的整体服务内容。
5. 大力引进高新科技
如何促使中国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大力引进高新科技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是未来综合发力的高新科技,它们的发展趋势驱动智能制造未来发展。
首先是“互联网+”,这些年来,面对互联网大潮的强烈冲击,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兴企业,都是依靠痛苦而持续的创新实践,在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关口实现了关键蜕变,获得了继续前行的力量。互联网正在给制造业带来新一轮的变革。“互联网+装备制造”正在给行业带来深刻地改变。
“互联网+”提升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互联网+”对装备制造业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技术进步的效应并不明显,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属于技术效率驱动型而非技术进步驱动型。
其次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新动向:区块链+制造业。业内认为,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继蒸汽机、电力和互联网之后,下一代颠覆性的核心技术。 如果说蒸汽机释放了人们的生产力,电力解决了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那么区块链作为构造信任的机器,将可能彻底改变整个人类社会价值传递的方式。
装备系统信息化建设离不开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在信息化时代,数据的安全性与一致性备受关注。在此背景下,区块链因其去中心化、时序性、匿名性、可编程、自治性和安全可信等特性,适用于构建安全、可编程的装备制造和装备管理系统。业界专家认为,区块链技术将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将对企业架构、互联网行业生态、社会秩序甚至生产关系产生深远的变革。许多专家看好区块链的大前景,认为“区块链+”必将深入到很多行业,改变现有的诸多行业生态。装备制造业亦不例外。“区块链+制造业”将会出现在智能制造行列之中。再次是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技术开启“机器人2.0”元年。
人工智能作为一项创新技术,对智能制造升级和产业优化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企业如海尔、三一重工和富士康等都开始了“机器换人”的步伐,未来工厂将离不开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撑。
机器人在汽车、电子制造等产业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而随着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机器人正朝向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方向发展,通过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人可从执行一项简单重复性的工作进化为执行各种复杂多样化的工作,并开始应用大数据实现自律化。如今,微软、谷歌和英特尔等科技巨头已进军机器人产业,布局“机器人2.0”时代,引领智能机器人的创新发展。中国已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重点开展人工智能、机器人深度学习等新一代机器人技术研究,注重战略性、前瞻性、创新性的工作,以期在机器人产业变革中实现“弯道超车”。
6. 培育双创人才环境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创新创业的关键。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企业如何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通过借鉴先进地区的双创人才工作的先进做法,确立政策优扶导向,积极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建立实用的配套服务体系,激发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等措施,积极创建企业双创人才“综合试验区”,努力提高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人才引领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实施人才战略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新兴业态呈现的后发优势,以及日趋凸现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势。但双创人才生态环境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着眼未来的长远规划缺位,立足现实的落地措施不足;双创主体缺乏互通平台,信息流动率不高;人才观念落后,人才机制比较僵化等。
因此,企业应完善和优化双创政策环境,努力营造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营造自然宜人的生活环境,创造宽松的双创环境,丰富人才生态各类组成元素,拉长不同层次人才的生态链,促进人才价值创造和流通,进而形成人才和人才生态的良性互动。
结束语
近年来,制造业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 0 2 5 》规划纲要, 在克服逆全球化和美国贸易保护大背景不利因素下,拼搏进取,仍然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然而,必须清醒看到,当前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更加复杂、更加严峻。
创新驱动、智能升级—迈向“中国创造”。拓宽时空的视野,才能看清抉择的关键。改革难字当头,更需敢字当先。善谋善为,善作善成。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沪ICP备16023097号-10